人类的智商,在车展的门口被拦了下来。你说一场车展,谁给了它膨胀的权力?是气球涨价了,还是宣传的PPT不够格?每年这车展都得上一个膨胀的buff,今年好家伙,直接极限膨胀,膨胀出宇宙中心。原本还以为膨胀只能用在科幻片里,没想到现在凯迪拉克也玩上了“双生”膨胀,车还没开走,营销词先把人炸飞。
据说第28届成都国际车展,凯迪拉克出了一套“双生”礼遇,名称听起来像什么灵异节目,实际上就是把数字玩出了花——3888直接极限膨胀到18888,钱是没变,服务变成了梦幻家乡版。膨胀的可不光是权益,也是大家的认知边界。以前膨胀只能用在心态上,现在膨胀是车企教你的新物理学。
那定金呢,原本3000,走到车展门口一看,服务员说,兄弟来得好,今天限时膨胀,定金瞬间变双倍——6000,爱是双倍的,定金也是双倍的,只不过你下这3000之后,心膨胀了,钱包到时候瘪了。膨胀补贴听起来比打折还刺激,限时限量,限店,仿佛再晚两步,你连买车的资格都没有了。买车不是需要钱,需要的是被选中的缘分与气场。
其实整个车展的画风很画蛇添足,本来买车就是花钱愉快的事,现在得玩膨胀,玩的项目还特别多,一项一项报出来,商业自信堪比互联网养猫的那种套路。你问膨胀后的权益有啥?保养、检测、清洗,轮胎油漆、发动机舱清洗、电脑检测,什么镀晶精洗,全车雾化杀菌,听起来车还没买,维修套餐都配齐了。一个车展下来,感觉买的不是汽车,是保健品,买了一辆未来养生车。
每一项数字都在膨胀。原厂保养,本来只给2次,车展一来直接膨胀4次,听起来像家长群里孩子的作业商量,明明两次作业突然变四次,老师也能膨胀出高度。战损回血礼,一年膨胀三年、检测膨胀两次、雾化杀菌膨胀两次……按照这个膨胀速度,本来三年开车事故都不用担心,维修保养全搞定,凯迪拉克简直是“膨胀界的杠把子”。
其实在膨胀的世界里,最膨胀的还是用户的期望。你以为花钱买车,就能买到上帝视角的完美汽车生活,但现实是购车之后你还得不断充值,不断保养,不断维修。原来的汽车就像你的手机,买来一个主机,配件每年在膨胀套餐里,秘诀在于让你觉得亏不了,爽不了,纠结不了。等你开着车出门,膨胀权益总有一项派上用场,仿佛在为汽车生涯的无涯岁月充值无忧感。
你说这膨胀,不就是营销词新瓶装旧酒么?希望膨胀的是权益,别膨胀的是价格和套路。车企知道,人的心理总想占便宜,所以给你一堆权益叠加,数字翻倍再膨胀,最后你买了车发现,权益早用完了,膨胀的只是“买一送一”的错觉和营销人的年终奖。就像彩票买多了总觉得终有一天能中个几百万,买车被膨胀一轮还幻想中下“售后一等奖”,其实营销套路都是“蓄谋已久”的逻辑跳跃。
别的不说,这权益膨胀表一拉出来,一个字一个数都超级精准,价值4304元保养膨胀到服务四次,4888元战损膨胀三年,还有什么油漆券,轮胎券,空调冷媒添加,发动机舱清洗,全车电脑检测,每一项都精准的像店里老板的算盘,“不精算怎么赚你钱?”商家当然不傻,套路都做成公式,用户还真就以为薅了羊毛,其实薅的是自己的脑门。
最狠的还是那个时间限制——限时膨胀,8月30日至9月7日,错过了你就买不了膨胀版服务包了,仿佛这个时间段汽车格外需要保养检测,而你的人格在那几天也膨胀出优越感。限量,更是让膨胀感升级,谁拿到了膨胀配额,谁就是人生赢家。限店,那就更是膨胀的地域性,“天下膨胀唯我美威行”,出门买车都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凯迪拉克成都美威行店的营销团队,专业技师、原厂配件、快速救援,听起来像是硬核“暖男”套餐,实际上是豪华型售后的排列组合。你要维修,他为你原厂正品、专业诊断,你要救援,他们如风赶到,仿佛你的汽车人生都包了月子中心。可惜,这些权益膨胀归膨胀,最后膨胀的都是一份“无忧感”,真到了关键时刻,维修师傅“刚好”在别的客户那里“极限膨胀”,你只能在前台等出人生百态,边喝咖啡边检讨人生决定。
其实,每到车展,各大车企都喜欢玩膨胀,把买车变成买营销体验。以前是现车优惠,后来是金融购车,现在升级到膨胀权益,明年大概就是一买车送你去月球种菜了。车企的膨胀逻辑,是“让你觉得亏了就是亏了,给你点膨胀权益就像天上掉福气,幸福宛如天降大奖”。这种膨胀套路,消费者享受膨胀数字,却膨胀不了心里的实在感。
当然啦,外面的世界也在膨胀,不光是权益,还有焦虑感。你以为多加几项保养权益,维修检测多两次,就能缓解汽车焦虑,结果每次进店,技师告诉你“这一项快过期了”,“这一项快用完了”。你维护的是膨胀权益,实际上是维护你的消费安全感。买车的过程,成了管理焦虑和钱包的折中方案。
别的不说,双五星经销商的金字招牌,闪烁在宣传页上。专业团队说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大概就是让权益膨胀到客户把内心的焦虑膨胀到外太空。你买的是一辆车,收获的是一整串权益,等着某天用上还能安慰自己“我赚到了”,其实赚到的是感官“膨胀”,而不是买完之后的心安。
在车展门口,你会发现,膨胀的不只是权益,是信息量和人的心理。膨胀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到底买了什么,领了多少福利,时间一到,权益一过期,权益也变成了“忘了用”的悔恨清单。你以为的无忧,其实就是权宜之计,膨胀营销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始终保持一种“买了车还想再买”的饥渴感。
都说膨胀是一种美德,其实膨胀是一种反馈机制——你付出更多,总想着要回报更多,但钱包和车企显然不是对等交换的,两边各自膨胀,最后落地的只有你的真实消费体验。膨胀到头,不就是内心的膨胀,权益的膨胀,营销的膨胀,最后膨胀出一个“再想一次”的念头。
买车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关于汽车本身,而是关于膨胀的心理暗示。权益像气球飞,心态也在飞。你说膨胀是一种幸福吗?未必。但当你在成都美威行车展门口看到膨胀权益清单的时候,至少,你有资格膨胀一阵子,等到权益都用完,好歹还能跟朋友吹吹牛,说自己膨胀过。而吹牛膨胀,倒是最真实的无忧体验。
不信啊?等你买完车,领完膨胀权益,回头看看钱包,发现能膨胀的,只是吹牛的故事,和最后一行不甘心的账单——人总要膨胀一次,哪怕只是被营销膨胀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