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北京——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罗曼·辛施泰因8月29日向凤凰卫视透露,朝鲜可能向俄乌战场增派超过10万"志愿兵",这一数字远超此前西方情报机构预估的5万朝鲜援俄部队上限。
与此同时,即将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已通过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向中方做出承诺,将详细介绍俄美领导人会晤成果及特别军事行动最新态势。
辛施泰因的声明并非孤立事件。
上周平壤举行的"援俄烈士追悼仪式"上,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罕见公开落泪,现场青年官兵高呼复仇口号。
这印证了2024年《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实际效力——该条约第六条规定缔约方遭受武装入侵时,另一方需"立即提供军事援助"。
朝鲜官方5月首次承认部队参与"解放库尔斯克地区作战",7月又向俄派遣6000名工兵及2.5万作战部队。
据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评估,朝鲜援俄装备包括T-55坦克、122mm火箭炮及库存炮弹,其伊尔-76改装的预警机技术也源自俄方转让。
这种军火换人力的合作模式,使人口仅2500万的朝鲜成为俄乌战场上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外国出兵国。
当前俄乌在苏梅州边境集结重兵,该地区与库尔斯克接壤,是连接哈尔科夫与基辅的战略走廊。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朝鲜部队擅长炮兵作战与工事构筑,若10万生力军投入该战线,可能改变目前俄军依靠瓦格纳雇佣兵与车臣部队的攻坚模式。
"这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首尔国立大学朝鲜研究中心教授安德烈·兰科夫分析称,"平壤将参战视为检验军事改革成果的实弹演习,同时获取俄方能源、粮食及军事技术。"
俄军三防部队司令7月在库尔斯克阵亡后,战场扫雷任务已由老挝工兵接替,形成东亚-东南亚联合作战架构。
克里姆林宫确认,普京9月1日抵华后将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俄乌局势最新发展、中美俄三角关系动态,以及应对西方可能升级的能源制裁。
特别是美国财政部拟议的"俄油全球禁运"方案,需要中印等主要买家配合才能实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指出:"莫斯科希望北京在两方面提供支持:作为潜在调停方促使基辅改变排斥中国参与和谈的立场;维持当前俄油采购规模以对冲SWIFT系统制裁。"
2024年俄中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能源交易占比达67%。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因素正成为中俄战略协作的新变量。
平壤5月承认派兵时特别强调行动符合"反侵略"国际法准则,这种叙事框架与中国主张的"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应受尊重"原则存在微妙张力。
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可能需要向中方解释朝鲜大规模参战对地区安全架构的长期影响。
随着G7计划9月5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援俄问题,普京此次访华或将奠定秋季战局的外交基调。
不过中国外交部8月30日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仍重申"政治解决是乌克兰危机唯一可行出路"的一贯立场。
股票配资官方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